在香港的金融市場中,牛熊證與界內證是兩種常見的槓桿衍生產品,常常吸引著一群熱衷於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者。這些金融工具的吸引力在於其極具槓桿效應,能讓您以相對小的資本參與大幅波動的市場,但這樣的潛在獲利也意味著風險不容小覷。如果您對這些投資工具感到好奇,卻又不確定該如何選擇,講經 MAN 將幫您解開這些謎團,並提供一些實用的投資技巧,讓您在選擇牛熊證和界內證時,能更加自信。
什麼是牛熊證?
牛熊證(Warrants)是一種跟蹤標的資產(如恒生指數、個股等)的金融衍生工具。簡單來說,它是將您的預測放大,讓您能在資產價格上升或下跌時獲得更大回報。牛熊證有兩種形式:
- 牛證:當資產價格上升時,牛證的價值也會隨之上升。
- 熊證:當資產價格下跌時,熊證的價值反而會跟著上升。
牛熊證常見術語
除了知道牛熊證的含義,還需了解牛熊證有什麼常見術語:
術語 | 解釋 |
行使價 | 計算投資者在牛熊證被強制收回後可獲得的剩餘價值,或牛熊證到期時的結算價值 |
打靶 | 當市場價格觸及收回價,牛熊證將被強制收回並停止交易 |
街貨 | 散戶投資者持有超過一天的牛熊證。當市場上的街貨比例較高(如60%-70%),散戶賣出時可能因供應過多而影響牛熊證價格,使其與正股價格出現偏差 |
重貨區 | 指牛證或熊證街貨較為集中的收回價區域。牛證:若重貨區接近恒指現價,表示市場普遍看好後市,投資者較進取熊證:若重貨區與現價距離較遠,可能反映投資者對市場走勢信心不足,投資策略較為保守 |
剩餘價值 | R類牛熊證被強制收回後,投資者可取回的價值,視乎行使價與市場價格的變動幅度 |
牛熊證如何運作?幾時會「打靶」?
在香港市場,牛熊證可分為N類和R類,當中大部分的牛熊證屬於R類。以下將詳細解釋N類牛熊證和R類牛熊證的運作原理。
N類牛熊證
- N類牛熊證的收回價與行使價相同。當市場價格觸及該收回價時,會觸發強制收回機制。此時,投資者將無法收到任何現金款項或剩餘價值。
R類牛熊證
- R類牛熊證的收回價不同於行使價。具體來說,對於牛證,收回價設於行使價之上;而對於熊證,收回價設於行使價之下。
當市場價格觸及收回價時,相關的牛熊證會立即被強制收回(即「打靶」)。視乎行使價與結算價的差距,投資者可能會收到一些剩餘價值。然而,若市場價格未能產生足夠差距,最壞情況下,投資者可能不會收到任何現金。
牛熊證的交易時間
牛熊證的交易時間與香港股市相同,為上午9時30分至中午12時,及下午1時至4時。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對應資產可能會在收市競價交易時段進行交易,這樣會影響到收盤價的確定時間。儘管如此,投資者無法在收市競價時段內買賣牛熊證。如果對應資產的價格在收市競價時段結束時觸及收回價,則該牛熊證會立即被強制收回。
牛熊證的結算方式
牛熊證剩餘價值計算
- 牛證剩餘價值 = (對應資產最低價 – 行使價) / 換股比率
- 熊證剩餘價值 = (行使價 – 對應資產最高價) / 換股比率
若牛熊證在到期日之前未被強制收回,則根據最後一個交易日的收市價進行結算。
牛熊證結算價值計算
- 牛證結算價值 = (結算價 – 行使價) / 換股比率
- 熊證結算價值 = (行使價 – 結算價) / 換股比率
如果牛熊證在到期前觸及收回價,交易將立刻停止,並被強制收回。即便在被「打靶」後,價格回升或再次觸及收回價,該牛熊證也不會重新啟動。
在香港市場,當R類牛熊證被強制收回後,將進入觀察期(即收回事件發生的交易時段及隨後的交易時段)。若在觀察期內,對應資產未觸及行使價,投資者可根據情況取回剩餘價值。如果對應資產在觀察期內突破行使價,則該牛熊證的剩餘價值將為零。
界內證是什麼?
如果您對牛熊證的收回機制感到擔心,界內證(Turbo Warrants)可能會是您另一個選擇。界內證的原理跟牛熊證相似,都是追蹤標的資產,但它的結構相對穩定一些。界內證設有一個「價格區間」,通常這個區間會包括一個較低的入場價和較高的賣出價。
- 範圍內表現良好:如果資產價格保持在這個範圍內,到期時您將獲得固定的回報。
- 範圍外則無法盈利:如果資產價格超出這個範圍,則界內證的收益會大幅減少,有時甚至為零。
界內證的最大優勢在於沒有牛熊證那樣的強制收回機制,因此即使市場波動劇烈,您的投資不會像牛熊證那樣迅速消失。但也正因為如此,界內證的槓桿效應通常沒有牛熊證那麼強大,風險也相對較小,這也讓它成為一些保守型投資者的選擇。
牛熊證VS.界內證:哪個適合您?
我們來做個簡單的比較,幫助您釐清牛熊證與界內證的區別,並找出最適合您的投資工具。
特性 | 牛熊證 | 界內證 |
收回機制 | 有明確收回價,觸及後強制收回(打靶) | 無強制收回,按到期時收益區間結算 |
到期日 | 多在收回價觸發時提前到期 | 固定到期日,通常介於6個月至5年之間 |
價格波幅 | 隨資產價格大幅波動,可能上漲無限、下跌至零 | 價格波動受上下限保護,波幅相對有限 |
槓桿效應 | 高槓桿,變動較快,風險較高 | 同樣具備槓桿效應,但實際槓杆受期限和波幅影響較大 |
投資風險 | 風險高,一旦觸及收回價即喪失回升機會 | 雖有保底機制,但若實際槓杆過高,損失亦可能不小 |
如何選擇牛熊證/界內證?
1、市場預測
- 如果您對某一資產的價格短期內有強烈的預測,並且您能夠承擔一定的風險,牛熊證可能更合適。
- 如果您對資產的價格變動範圍有信心,並且不希望面臨收回機制帶來的風險,那麼界內證會是更理想的選擇。
2、風險承受能力
- 牛熊證的風險較高,價格波動一旦達到某個極限,將會出現全盤失敗的情況。
- 界內證的風險則相對較低,因為您擁有較為寬鬆的價格範圍,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市場波動。
投資牛熊證/界內證如何最大化回報?
- 設立止損點:即使是牛熊證這類風險較大的產品,設置止損點也能幫助您控制潛在損失,避免行情反轉時的巨大風險。
- 分散投資:不要將所有資金投入單一牛熊證或界內證,分散風險會讓您的整體投資組合更具穩定性。
- 留意市場波動:這些工具最適合在市場波動劇烈時操作,因此多關注市場情況,抓住投資機會。
總結
牛熊證與界內證,無論哪一種,都不是普通的「低風險」工具。它們適合有經驗的投資者,並且需要對市場動態有深刻理解。在選擇這些金融產品時,您需要仔細考慮風險、收益以及自身的投資策略。
了解自己的需求,評估風險承受能力,並根據市場情況調整策略,才能在這兩種產品中獲得最理想的回報。
*文章內容僅作為分享及參考用途,而非專業投資建議。由於個人情況及需求不同,您可以聯係 講經 MAN 團隊或咨詢您的理財規劃師,以取得專業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