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公園收入創5年新高,印度及內地客大增仍錄7160萬虧損!

海洋公園2023至2024財政年度業績最近公佈,雖然入場人次與總收入都有顯著增長,但依然無法擺脫虧損困境,虧損金額達7160萬元。未計算政府資助、折舊、減值撥回和投資收入在內,經營虧損淨額逾2億9千7百萬元,連續第3個年度收窄。講經MAN睇來,海洋公園顯然還有唔少功課要做,需要努力改善財政狀況

總收入同入場人次大幅增長

今次公佈的業績統計時間為去年7月1日至今年6月30日,指出海洋公園總收入按年增長41%,達到11.81億元;入場人次由236萬增至314萬,升幅達33%,創下近五年新高。無可否認係「復常大潮」下嘅好現象,門票收入按年增加54%,商品銷售收入和餐飲收入分別上升27%及32%,人均消費錄得6%按年升幅,反映大眾對公園的回流。

旅客來源變化顯著,印度及內地客大增

另一個亮點係,海洋公園成功吸引咗更多來自中國內地及印度嘅旅客。內地旅客增長3.55倍,印度及菲律賓分別增長4.12倍及2.26倍!數據顯示出,海洋公園經營確實有所突破以及香港作為旅遊目的地嘅吸引力。

但其實,海洋公園都需要思考如何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把握現有內地+印度及菲律賓市場,同時拓展多元化嘅國際市場,特別係東南亞同歐美等地。

收入增長帶來助力,但成本上升亦不容忽視

隨住疫後復常,園區運營規模增大,海洋公園雖然收入大幅增長,但經營成本亦升至14.78億元,增幅高達17%。值得注意嘅係,保育及教育方面支出持續增長達到4.38億元,占總經營成本三成。講經MAN認為保育及教育工作就係海洋公園長遠發展基礎,如果可以將該工作同遊客體驗更好結合,可能會幫助提高公園整體盈利能力。

展望未來:大熊貓熱潮能否成為突破口?

海洋公園主席龐建貽提到,2024至2025年度將利用6隻大熊貓嘅契機,全面推動熊貓熱潮吸引更多遊客入場,並推動香港熊貓旅遊發展,從而減少海洋公園對公共財政嘅依賴。

講經MAN覺得大熊貓確實富有吸引力,尤其對於有小朋友嘅家庭,但係,單單依賴大熊貓熱潮,能否撐起海洋公園長期發展?海洋公園應該積極探索更多創新元素,融入更多元文化、教育同娛樂體驗,才能更好保持長遠吸引力。

小結

總結來講,海洋公園喺疫情後無論係收入定係入場人次確實有明顯增長,但面對持續財務虧損與成本問題,海洋公園仍要尋找更多創新嘅收入來源,否則增長可能會遇到瓶頸。講經MAN希望海洋公園未來可以更好地平衡發展與可持續性,繼續成為香港旅遊地標!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