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買保險,相信你們都曾與我有過一樣的經歷:面對琳瑯滿目的保險產品,眼花繚亂,代理又說得天花亂墜,結果簽完名,卻不知道自己買了什麼。是不是覺得自己好像進入了一個迷宮?
保險這回事,說它複雜它確實複雜,說它簡單它又確實簡單——簡單到你只要懂得問對問題,就可以避免跌入許多陷阱。今天,講經MAN幫大家梳理一下,究竟購買保險前,有哪10個問題是你一定要問,一定要搞清楚,才可以安安心心簽名落實,避免日後才「中招」呢?
目錄大綱
第一問:我購買這份保險,究竟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
許多朋友一聽到「買保險」,就只想到「買保障」。但保障的背後,其實是為了解決你生活上的某個潛在問題。
你是否擔心自己一旦患上重病,醫藥費會拖垮全家人的儲蓄?那麼你可能需要一份危疾保險。你是否擔心自己一旦意外身故,家人的生活會失去依靠?那麼你可能需要一份人壽保險。你是否想為退休後的生活提早部署,但又怕通脹蠶食購買力?那麼你可能考慮儲蓄型保險。
「講經MAN」有個習慣,就是無論買什麼,第一件事都是問自己:我到底想解決什麼問題?保險作為一種財務工具,也不例外。許多人購買保險,都是因為人情或代理遊說,別人買它也買,到頭來根本不知道自己買來做什麼。
所以,在你接觸任何保險產品之前,請你先靜靜地坐下來,問自己這條最基本的問題:我購買這份保險,究竟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 當你釐清了這個答案,你才會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麼。
想仔細了解更多保險?即睇:
第二問:這份保險的主要保障範圍是什麼?有沒有什麼是「不保」的?
這條問題是核心中的核心!「講經MAN」發現,許多朋友只顧著聽代理說這份保險有多好,有多少保障,但往往忽略了「有什麼是「不保」的」(即是不保事項)。
你購買一份醫療保險,以為所有疾病都保障,結果發現許多專科門診、物理治療都不包括。你購買一份危疾保險,以為癌症就一定賠,結果發現原來早期癌症或某些特定類型的癌症有特殊處理,甚至不賠足。
所以,當代理告訴你這份保險保障這個、又保障那個的時候,你一定要追問一句:「那麼有沒有什麼是「不保」的呢?」或者「什麼情況下是不會賠償的呢?」請代理明確指出保單條款中的「不保事項」。如果可以,請他用白紙黑字圈出來給你看。「講經MAN」相信,一份負責任的保險公司和代理,絕對不會迴避這條問題。
「講經MAN」提醒你:魔鬼往往藏在細節之中。 看清楚不保事項,比只看保障範圍更重要,因為它直接決定了你在最需要保障的時候,會不會得到賠償。
第三問:這份保險的保費如何計算?未來會不會加價?加價機制是怎樣的?
保費,是你為了得到保障而付出的代價。這個代價是否合理,未來會不會變成負擔,是你必須考慮的問題。
許多朋友只問到「現在繳交多少錢?」,然後聽到個數字覺得負擔得起就簽名。但你仔細想想,如果一份保險現在很便宜,但五年後、十年後保費急劇增加,你還負擔得起嗎?到時如果負擔不起要「斷供」,前面繳交的錢不就白費了嗎?
特別是醫療保險,許多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保費。你要問清楚:
- 保費計算基礎是什麼? 是不是隨年齡增加?是不是定期會調整?
- 過往有沒有加價紀錄? 這個可以作為未來趨勢的參考。
- 加價機制是怎樣的? 是不是每年增加固定百分比?還是有上限?
「講經MAN」提醒你,長遠的保險計劃,保費的穩定性很重要。你要確保未來幾十年你都負擔得起,而不是買了幾年就因為保費增加到離譜而要放棄。
第四問:這份保險的「等候期」和「自付額/墊底費」是如何計算的?
這兩個概念,是許多保險新手經常混淆或忽略的地方,但它們卻直接影響你什麼時候可以得到保障以及要付出多少錢。
1、等候期 (Waiting Period)
顧名思義,就是你購買保險之後,要等一段時間才可以享有保障。例如,許多醫療保險對某些疾病(例如癌症)會有一個90天的等候期,即是你購買保險後,在90天內確診這些疾病,保險公司是不會賠償的。危疾保險也有類似的等候期。你要問清楚:「這份保險的等候期是多長?對哪些疾病或情況適用?」
2、自付額 (Deductible) / 墊底費 (Excess)
這個是指你在索償時,需要自己先支付的金額。例如,你購買了一份醫療保險,每年墊底費是10,000。如果你的醫療費用是50,000,那麼你要自己支付10,000,保險公司才會賠償餘下的40,000。墊底費的高低,通常會影響保費,墊底費越高,保費越便宜。你要問清楚:「這份保險有沒有墊底費?墊底費是多少?如何計算?是不是每年都要重新計算?」
「講經MAN」見過太多人,急著買了保險,等到要用的時候才發現還在等候期,或者原來有高額墊底費要自己支付,真是欲哭無淚。所以,購買之前問清楚這兩點,是保障你自己權益的重要一步。
第五問:如果我中途想「斷供」或者「退保」,會有什麼損失?
購買保險,就像談戀愛,人人都想從一而終。但世事難料,萬一你將來經濟狀況有變,或者發現這份保險不適合自己,想「斷供」(即是停止繳交保費)或者「退保」(即是終止保單),那麼會有什麼後果呢?
特別是儲蓄型保險,如果你在早期退保,很大機會是血本無歸,甚至連本金都拿不回來。因為保險公司在保單初期會收取較高的行政費用或佣金。
你要問清楚:
- 這份保險有沒有現金價值? 如果有,什麼時候開始有?
- 如果我在第1年、第3年、第5年退保,可以拿回多少錢?
- 如果我不再繳交保費,這份保單會怎麼樣? 會自動失效?會轉為有「減額繳清保險」或「展期保險」等選項?
「講經MAN」提醒你:一份保單的靈活性很重要。雖然大家購買的時候都希望可以「一勞永逸」,但世事難料,預先了解中途退保或斷供的損失,可以讓你做決定時更全面,亦避免將來後悔莫及。
第六問:這份保險的索償流程是怎樣的?需要提供什麼文件?大約多久才可以拿到錢?
購買保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索償。如果索償程序又繁瑣又慢,那麼你購買來做什麼?
「講經MAN」見過不少朋友,到真正要索償的時候,才發現自己一頭霧水,不知道怎麼做,又要找一大堆文件,搞到自己心力交瘁。
你要問清楚:
- 索償需要提供什麼文件? 例如醫生證明、醫療收據、化驗報告、身份證副本等等。
- 索償的申請流程是怎樣的? 是不是有專人協助?可不可以網上申請?
- 一般索償處理時間要多久? 例如醫療索償通常在交齊文件後7-14個工作天處理,危疾索償可能需要更長時間。
- 萬一索償被拒,有沒有上訴機制?
「講經MAN」建議,你甚至可以要求代理模擬一次索償流程,或者給你看一份索償表格樣本。索償的效率和便利性,直接影響你的使用體驗。記住,購買保險不只是看它保障什麼,還要看它「如何賠償」。
第七問:如果我將來有需要,可不可以「加保」或者「轉換」其他保障?
人的一生會經歷不同階段,需求亦會隨之改變。你今天購買的保險,未必完全滿足你十年後、二十年後的需求。
例如,你未結婚沒有小朋友,可能只需要基本醫療和危疾。但當你組織家庭,有了小朋友,你可能就需要更高額的人壽保障,或者想為子女的教育基金做準備。
你要問清楚:
- 這份保險有沒有「可轉換權」或者「加保權」? 是不是可以在將來不用再做身體檢查就增加保障額?
- 會不會影響我原有的保費?
- 有沒有什麼條件限制? 例如只在特定年齡前可以加保。
「講經MAN」提醒你:一份有彈性的保險,可以伴隨你走過人生不同的里程碑,減少你將來要重新購買新保險的煩惱,亦可能避開再次做身體檢查的麻煩。
第八問:這份保險會不會有「通脹」的影響?我的保障會不會隨時間貶值?
通脹,是一個隱形的「小偷」,慢慢地蠶食你的購買力。你今天購買的一百萬保額,十年後可能只值今天的八十萬甚至更少。
尤其是醫療開支,通脹速度往往比一般物價更高。你今天覺得足夠的醫療保額,十年後可能已經不夠用。
你要問清楚:
- 這份保險有沒有「通脹掛鈎」或者「保額遞增」的選項?
- 如果有,是怎樣操作的?會不會令保費大幅增加?
- 如果沒有,我應該怎樣應對通脹對保障額的影響? 例如定期檢視,或者考慮購買額外的保障。
「講經MAN」知道,沒有人喜歡聽到「通脹」這個詞,但它是真實存在的。購買保險不可以只看眼前,要考慮長遠的購買力影響。記住,你購買的是一個保障,而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字。
第九問:代理會不會定期幫助我做「保單檢視」?有沒有專人可以解答我的問題?
購買保險,不是簽完名就完事。一個好的保險代理或者公司,會提供持續的售後服務。
一份保單可能跟隨你幾十年,在這漫長的歲月裡面,你可能會遇到許多問題,例如忘記保費什麼時候繳交、想更改受益人、不清楚索償流程等等。如果你的代理在你簽完名後就「失蹤」,或者保險公司的客戶服務熱線永遠都打不通,那麼你就會很頭痛。
你要問清楚:
- 代理會不會定期聯絡我,提供保單檢視服務? 例如每年一次,了解你的最新狀況,看看保單還適不適合你。
- 保險公司有沒有專屬的客戶服務熱線或者平台? 是不是容易聯絡到?
- 萬一代理離職,誰會接手我的保單服務?
「講經MAN」提醒你:一個稱職的代理以及良好的客戶服務,是你購買保險的「隱形保障」。他們可以幫助你解決日後遇到的問題,讓你的保險體驗更順暢。
第十問:萬一將來與保險公司有爭議,有什麼投訴或者解決機制?
雖然我們都不想遇到,但世事難料,萬一將來與保險公司因為索償或其他問題產生爭議,你應該怎麼辦?
香港有完善的金融糾紛解決機制,你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權利以及可以尋求幫助的途徑。
你要問清楚:
- 保險公司內部有沒有投訴部門? 投訴流程是怎樣的?
- 香港有沒有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可以處理保險糾紛? (例如保險投訴局)
- 如果我對保險投訴局的裁決都不滿意,還有沒有其他法律途徑?
總結:買保險,就是買一份安心
購買保險是一項長遠而重大的財務決定。它不只關乎你的金錢,更關乎你和你的家人未來的生活保障與安心。花多一點時間去了解和發問,絕對是值得的投資。
「講經MAN」始終相信,知識就是力量。 當你掌握了這10個問題,你就可以在面對保險代理的時候,從一個被動的聆聽者,變成一個主動的提問者。你不會再被代理「牽著走」,而是可以清晰地表達自己的需求,並從容地審視保單條款。
記住,保險的最終目的,是為你和你的家人提供一份實實在在的保障,一份可以抵禦未來不確定性的安心。如果你連自己購買了什麼都不清楚,又怎能得到真正的安心呢?
*文章內容僅作為分享及參考用途,而非專業投資建議。由於個人情況及需求不同,您可以聯係 講經MAN 團隊或咨詢您的理財規劃師,以取得專業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