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儲蓄保險,但因為突發狀況或財務壓力,讓你萌生了「退保」的念頭嗎?你是否正擔心提早解約會讓辛苦存下的血汗錢付諸流水?別擔心,這篇文章就是你的指南。我們將帶你一步步算清楚儲蓄保險退保會損失多少、告訴你什麼時候退保最划算,更重要的是,在決定解約之前,你還有哪些更好的選擇可以考慮,避免不必要的金錢損失。
目錄大綱
儲蓄險提早解約,我到底會損失多少錢?
提早解約儲蓄保險,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金錢損失。許多人驚訝地發現,取回的金額遠低於已繳付的總保費。要理解虧損的原因,首先要弄懂兩個關鍵概念:「保單價值準備金」與「解約金」。
💡 為什麼提早解約會虧損?秒懂「保單價值準備金」與「解約金」
想像一下,你繳的保費就像投入一個資金池。在保單初期,保險公司需要從中扣除較高比例的費用,包括支付給中介人的佣金、保單的行政管理費以及保障成本等。扣除這些費用後,剩餘存入保單的錢,就是「保單價值準備金」(Policy Value),它是保單「現金價值」的基礎。
而「解約金」(Surrender Value)則是你在解約時實際能拿回的金額。在保單初期,由於行政和佣金成本佔比較高,保單價值準備金的累積速度非常慢,因此解約金通常會遠低於你已繳的總保費,這就是造成虧損的主要原因。隨著時間推移,成本被攤分後,現金價值的累積速度才會加快。
- 保單初期:總繳保費 > 保單價值準備金 ≈ 解約金 ➜ 提早解約會虧損
- 保單中後期:解約金 > 總繳保費 ➜ 此時解約才能保本或獲利
🔎 如何看懂你的保單?3個步驟教你試算解約金
想知道具體會損失多少,其實答案就在你的保單文件裡。跟著以下三個步驟,你就能輕鬆找到關鍵數字:
- 找出利益說明書:這是保單中最重要的一份文件,通常會以表格形式呈現保單在每個年度的價值。
- 尋找關鍵欄目:表格中會有「保證現金價值」、「非保證現金價值(或稱紅利)」以及「總退保價值」等欄目。
- 計算實際虧損:將你想解約的年度對應的「總退保價值(解約金)」找出,再減去你到該年度「累積已繳總保費」。如果是負數,就代表你的虧損金額。公式:解約虧損 = 總退保價值 – 累積已繳總保費
📊 【實例分析】6年期、10年期、20年期儲蓄險的虧損狀況
不同年期的儲蓄保險,其「回本期」差異很大。一般來說,繳費期越長,需要等待的保本時間也越長。以下我們用一個假設性例子,來看看不同年期保單在提早解約時的可能虧損情況。
| 保單年度 | 6年期保單 (假設) | 10年期保單 (假設) | 20年期保單 (假設) |
|---|---|---|---|
| 第3年解約 | 約虧損 40-50% | 約虧損 50-60% | 約虧損 60-70% |
| 第5年解約 | 約虧損 10-20% | 約虧損 30-40% | 約虧損 40-50% |
| 預計保本時間 | 約第7-8年 | 約第12-15年 | 約第22-25年 |
*注意:以上數據僅為假設性示例,實際虧損比例及保本時間因不同保險公司的產品、回報率及紅利實現率而異,請務必以您個人保單的利益說明書為準。
推薦閱讀
除了儲蓄保險,了解其他理財工具也同樣重要。例如,強積金(MPF)是每位打工仔的退休保障。想知道如何善用MPF作扣稅安排嗎?可以參考我們的自僱人士MPF|2025供款計算、扣稅、開戶教學懶人包(附注意事項),全面了解強積金的供款與稅務優惠。
什麼時候退保最划算?判斷你的保單「保本」黃金時間點
決定是否退保,除了計算當下損失,更要懂得判斷「黃金時間點」,也就是保單價值開始超越總繳保費的「保本期」。
📈 如何看懂保單的「年度末解約金」表?
再次拿出你的保單利益說明書,找到那份詳細的數據表。你需要關注以下幾列:
- 保單年度 (Policy Year)
- 累積已繳保費 (Cumulative Premiums Paid)
- 保證解約金 (Guaranteed Surrender Value)
- 非保證解約金 / 預期紅利 (Non-guaranteed Surrender Value / Expected Dividend)
- 總解約金 (Total Surrender Value) = 保證部分 + 非保證部分
🎯 關鍵指標:當「總解約金」大於「累積總繳保費」時
保本的黃金交叉點,就是當「總解約金」那一欄的數字,首次等於或大於「累積已繳保費」的年度。從那一年開始,你退保才不會蝕本金。在做決定前,務必逐年比較這兩個數字,找出這個關鍵的轉捩點。
🤔 繳費期滿就等於保本了嗎?破解常見迷思
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誤解。很多人以為,只要供滿了指定的年期(例如6年期保單供完6年),保單就立即回本。事實上,繳費期滿 ≠ 立即保本。
如前述,保單價值的增長需要時間。即使繳費期結束,保單的現金價值仍需要一段時間的滾存,才能追上你的總繳保費。所以,即使供滿了,也可能需要再持有一至兩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達到保本點。
繳不出保費或急用錢?解約前你該考慮的5個替代方案
在按下「退保」這個按鈕前,請務必了解,你可能還有其他更靈活、損失更小的選擇。直接解約通常是下下之策。以下是五個常見的替代方案:
1. 保單貸款 (Policy Loan) – 不解約也能拿到錢的應急首選
如果你的保單已經累積了一定的現金價值,你可以向保險公司申請保單貸款,借出部分現金價值(通常可達80%-90%)以應付短期現金流需求。這方案的好處是保單依然生效,原有的保障不會中斷。不過,貸款會產生利息,若不償還,本息會在保單價值中扣除,可能影響未來的回報和保障。
2. 減額繳清 (Reduced Paid-Up) – 降低保額,不用再繳保費
若你只是無法繼續繳付保費,但並非急需用錢,可以考慮「減額繳清」。這個選項會用你保單內現有的現金價值,一次過付清未來的保費。結果是:你無需再供款,但保單的保額會按比例調低,保單會繼續生效至原定年期。
3. 展期定期保險 (Extended Term) – 保額不變,保障有期限
這個選項同樣是利用現有的現金價值,但它會將你的儲蓄保險轉換為一份保額不變的定期壽險。保障年期則視乎現金價值能支持多久。這個方案適合重視身故保障多於儲蓄增值的人。
4. 自動墊繳保費 (Automatic Premium Loan) – 暫時動用保價金繳保費
如果你只是暫時周轉不靈,忘記或無法繳交保費,許多保單都設有「自動墊繳保費」條款。保險公司會自動從你的保單現金價值中貸款來支付當期保費,避免保單失效。這本質上也是一種保單貸款,同樣會計算利息。
5. 部分提領或部分解約 (Partial Surrender)
對於一些較新型、靈活的儲蓄或投資相連保單,可能允許保單持有人在需要時提取部分現金價值,而無需終止整份保單。這能讓你應急之餘,繼續維持保單運作,但提取後保單價值及未來的預期回報亦會相應減少。
儲蓄險退保流程與常見問題
若經過深思熟慮,並排除了所有替代方案後,你仍然決定要退保,以下是一些你需要知道的流程和常見問題。
問:申請儲蓄險退保需要準備哪些文件?
答:一般而言,你需要準備以下文件:
- 退保申請書:可向保險公司索取或在其官網下載。
- 保單正本:部分公司會要求收回原始的保單文件。
- 身分證明文件:保單持有人的香港身份證副本。
- 銀行戶口資料:用於接收退還的解約金。
問:解約後多久可以拿到錢?
答:在文件齊備的情況下,保險公司一般需要約2至4星期的處理時間。款項通常會以支票或銀行轉帳方式支付給你。
問:儲蓄險解約拿到的錢需要繳稅嗎?
答:根據香港稅法,從儲蓄保險中獲取的解約金、紅利或滿期金,一般情況下均無需繳納利得稅或薪俸稅。這與其他投資工具(如股票、基金)的資本增值可能需要課稅不同。
問:在21天「冷靜期」內反悔可以全額退款嗎?
答:絕對可以。根據香港保險業監管局的規定,所有新購買的人壽保險都設有「冷靜期」。由保單交付給你或你的代表起計的21個曆日內,如果你改變主意,有權取消保單,並獲取已繳保費的全額退款(可能需扣除核保相關的身體檢查費用)。
延伸閱讀
面對財務困難時,除了考慮調整保險計劃,全面檢視個人理財狀況也十分重要。了解如何善用不同金融工具,例如了解儲蓄與保障結合的理財方法,能助您更靈活地應對突發的經濟壓力,為未來建立更穩固的財務基礎。
總結:做出最不後悔的決定
儲蓄保險是一項長期的財務承諾,提早「離場」無可避免會帶來損失。在做出最終決定前,請務必冷靜下來,遵循本文的建議:
- 第一步:拿出保單,精確計算若即時退保的實際損失金額。
- 第二步:仔細查看保單價值表,找出保本的黃金交叉點,評估自己能否堅持到那個時候。
- 第三步:優先考慮所有替代方案,如保單貸款、減額繳清等,是否能解決你眼前的問題。
退保並非唯一的出路。選擇對你財務狀況最有利、損失最小的方式,才是最精明的理財之道。若情況複雜或對條款有任何疑問,尋求持牌理財顧問的專業意見,能幫助你更全面地評估狀況,做出最不後悔的決定。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



-300x169.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