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俸稅免稅額2024/25終極指南:專家教你計清所有免稅項目慳到盡

每年稅季來臨,面對綠色的報稅表,不少香港打工仔都感到頭痛。其實,香港稅制為納稅人提供了多種薪俸 稅 免稅 額項目,只要善加利用,便能大幅減輕稅務負擔。很多人因為不熟悉或遺漏申報而白白多交了稅款。本文將以專家視角,為你全面剖析2024/25課稅年度的各項薪俸稅免稅額計算方法,拆解供養父母免稅額子女免稅額等關鍵項目,助你掌握慳稅竅門,精明報稅。

2024/25課稅年度個人免稅額項目一覽

首先,我們來系統梳理一下現時稅務條例下,你可以申請的各項免稅額。了解清楚各項資格,是成功慳稅的第一步。

💡 專家提示:

申索免稅額的大前提是,你必須是香港居民,並且在相關課稅年度內有應課稅的入息。記得檢查所有符合資格的項目,切勿遺漏。

👤基本免稅額

這是最基礎的免稅額,可以理解為「單人免稅額」。只要你是需要繳納薪俸稅或個人入息課稅的納稅人,不論婚姻狀況或是否有供養家人,均可自動享有此項免稅額。

  • 2024/25年度金額:$132,000

💑已婚人士免稅額

若你已婚,可選擇與配偶合併評稅或由其中一方申索已婚人士免稅額,這通常適用於其中一方沒有應課稅入息的情況。

  • 2024/25年度金額:$264,000

申索條件與注意事項:

  • 婚姻關係:在該課稅年度內的任何時間,你已婚且並非與配偶分居。
  • 配偶狀況:你的配偶在該年度沒有任何應課薪俸稅的入息;或你與配偶已選擇合併評稅。
  • 分居情況:即使已分居,若你有供養或經濟上支持對方,仍有機會申索。
  • 明智選擇:若夫妻雙方均有收入,應先計算分開評稅與合併評稅的總應繳稅款,選擇較低者。通常情況下,若兩人收入水平差距較大,合併評稅可能更為有利。

👨‍👩‍👧‍👦子女免稅額

供養未婚子女是其中一項重要的薪俸 稅 免稅 額。只要你的子女符合以下任何一項條件,即可申索:

  • 2024/25年度金額:每名子女$130,000
  • 在課稅年度內出生:可獲額外免稅額$130,000(即合共$260,000)

申索資格:

  • 年齡未滿18歲;或
  • 年滿18但未滿25歲,並在大學、學校或其他類似的教育機構接受全日制教育;或
  • 年滿18歲,但因身體或精神問題無能力工作。

分配策略: 夫妻之間只能由其中一方申索所有子女的免稅額。為達到最佳慳稅效果,應由入息較高、稅階較高的一方申索。但若高收入一方已達標準稅率,則應轉由另一方申索,以善用累進稅率的好處。

👵供養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免稅額

這是較為複雜但潛力巨大的免稅項目。若你有供養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便有機會申索此項供養父母免稅額

受養人年齡/狀況 免稅額金額 額外免稅額 (全年同住) 總免稅額 (全年同住)
年滿55歲但未滿60歲 $25,000 $25,000 $50,000
年滿60歲或以上 $50,000 $50,000 $100,000
未滿60歲但合資格領取傷殘津貼 $50,000 $50,000 $100,000

關鍵申索條件:

  • 居住要求:受養人必須「通常居住於香港」。
  • 同住情況:如要獲取額外免稅額,受養人須在該年度內連續最少6個月與你同住,而你沒有為此付出十足費用。
  • 非同住情況:若並非同住,你或你的配偶必須在該年度內給予受養人不少於$12,000的生活費。
  • 單一申索人:每名受養人的免稅額只能由一名納稅人申索,不能分攤。
  • 重要提醒:切勿虛報,稅務局會嚴格核查,例如受養人已離世、移民、或入住院舍並已申索長者住宿照顧開支扣除等情況,均不能申索此免稅額。

傷殘受養人免稅額

如果你供養的家庭成員(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兄弟姊妹)符合資格根據「政府傷殘津貼計劃」領取津貼,無論他/她有否實際領取,你都可以申索此項免稅額。

  • 2024/25年度金額:每名$75,000
  • 這是在其他免稅額(如已婚、子女、供養父母免稅額)之上,可以額外享有的免稅額。

薪俸稅免稅額計算方法與稅率詳解

了解完所有可申索的薪俸 稅 免稅 額項目後,下一步就是學習如何準確計算出你最終需要繳付的稅款。整個計算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關鍵步驟。

如何計算應課稅入息實額?

計算應繳稅款的核心,是找出你的「應課稅入息實額」。你可以跟隨以下公式:

[總入息] – [扣除總額] = [應課稅入息淨額]

[應課稅入息淨額] – [免稅額總額] = [應課稅入息實額]

  • 總入息:包括你的薪金、佣金、花紅、津貼、約滿酬金等所有因受僱工作而獲得的收入。
  • 扣除總額:這並非免稅額,而是指一些合資格的支出,例如個人進修開支、強積金強制性供款(上限$18,000)、合資格年金保費、自願醫保保費、住宅租金扣除等。
  • 免稅額總額:就是上文詳述的各項免稅額(基本、已婚、子女等)的總和。

稅率階梯:累進稅率 vs 標準稅率

計算出「應課稅入息實額」後,便會按累進稅率計算稅款。香港的薪俸稅採用「能者多付」的原則,收入越高,邊際稅率也越高。同時,稅制設有「標準稅率」作為封頂,確保高收入人士的稅務負擔不會過重。

2024/25課稅年度的累進稅率如下:

應課稅入息實額 稅率 稅款
首 $50,000 2% $1,000
其次的 $50,000 6% $3,000
其次的 $50,000 10% $5,000
其次的 $50,000 14% $7,000
餘額 17% /

標準稅率: 自2024/25課稅年度起,引入兩級制標準稅率。

  • 首$5,000,000的入息淨額:15%
  • 餘額:16%

稅務局會為你計算累進稅率和標準稅率兩種方法下的應繳稅款,並以兩者中較低者為準。

實戰個案分析

紙上談兵不如實際演練。讓我們透過兩個常見情境,看看如何應用上述知識進行薪俸稅免稅額計算

個案一:單身人士陳先生

月薪$50,000,沒有其他收入或可扣除項目。

  • 全年總入息: $50,000 x 12 = $600,000
  • 扣除(強積金): $1,500 x 12 = $18,000
  • 應課稅入息淨額: $600,000 – $18,000 = $582,000
  • 免稅額(基本): $132,000
  • 應課稅入息實額: $582,000 – $132,000 = $450,000

稅款計算 (累進稅率):

  • 首 $200,000 = $16,000
  • 餘額 $250,000 x 17% = $42,500
  • 總應繳稅款: $16,000 + $42,500 = $58,500

個案二:供養父母的陳先生

情況同上,但陳先生需供養兩位年滿60歲且非同住的父母,每年給予每人超過$12,000生活費。

  • 應課稅入息淨額: $582,000 (不變)
  • 免稅額總額:
    – 基本免稅額: $132,000
    – 供養父母免稅額: $50,000 x 2 = $100,000
    – 總計: $232,000
  • 應課稅入息實額: $582,000 – $232,000 = $350,000

稅款計算 (累進稅率):

  • 首 $200,000 = $16,000
  • 餘額 $150,000 x 17% = $25,500
  • 總應繳稅款: $16,000 + $25,500 = $41,500 (比個案一節省了$17,000)

善用扣稅三寶:最大化您的慳稅潛力

除了法定的免稅額,政府亦鼓勵市民為未來健康及退休生活做準備,推出了俗稱「扣稅三寶」的稅務扣除項目。這是在薪俸 稅 免稅 額之外,另一個強大的慳稅工具。

自願醫保計劃 (VHIS)

為自己或指明親屬購買合資格的自願醫保產品,其保費可用作扣稅。每名受保人的扣除上限為$8,000,而且不設受保人數目限制。

強積金可扣稅自願性供款 (TVC) 及合資格延期年金 (QDAP)

為個人的強積金賬戶作可扣稅自願性供款,或購買合資格的延期年金保單,同樣可以享受稅務扣除。這兩項的扣除額上限合共為$60,000。

申報免稅額常見陷阱與注意事項

  • 保留證明文件: 雖然報稅時無需提交所有證明文件,但稅務局有權在7年內抽查。因此,供養父母的銀行轉賬記錄、子女的學生證明、傷殘津貼的證明文件等,都應妥善保管。
  • 及時更正錯漏: 如果在提交報稅表後才發現遺漏申報免稅額,無需驚慌。你可以在該課稅年度結束後的6年內,以書面形式向稅務局申請更正。
  • 了解海外收入: 香港採用地域來源徵稅原則,只有源自香港的收入才需課稅。海外收入一般無需在港繳稅,因此相關的免稅額和扣除項目主要適用於香港的應課稅收入。
  • 參考官方資料: 稅務條例或會更新,最準確的資訊應以香港稅務局官方網站發布為準。

FAQ – 薪俸稅免稅額常見問題

Q1. 我可以同時申報子女免稅額和供養父母免稅額嗎?

絕對可以。只要你同時符合子女免稅額和供養父母免稅額的申索資格,便可以在同一份報稅表中一併申索,兩者並無衝突。

Q2. 如果與兄弟姊妹共同供養父母,免稅額應如何分配?

根據稅例,就同一位受養父母,其免稅額只能由一名家人全額申索,不能由多人分攤。你們應在家庭內部協商,通常建議由收入最高、適用稅階較高的一位申索,以達至整個家庭最大的慳稅效益。

Q3. 我為子女支付的海外留學費用,可以申請扣除嗎?

海外留學費用本身不能作為「個人進修開支」扣除,該項目只適用於納稅人為自己修讀訂明課程的開支。但是,只要你的子女符合子女免稅額的資格(例如未滿25歲並接受全日制教育),你便可以申索每名子女$130,000的免稅額。

Q4. 如果我在課稅年度中途結婚,已婚人士免稅額如何計算?

免稅額是以整個課稅年度計算的,並非按比例分攤。只要你在該課稅年度內(即4月1日至翌年3月31日)的任何一天是已婚狀況,並且符合其他條件,你便可以選擇申索全年的已婚人士免稅額($264,000)或與配偶選擇合併評稅。

總結

掌握薪俸 稅 免稅 額的各項細則,是每位香港納稅人的必修課。這不僅關乎你能否準確履行公民責任,更直接影響你的個人財政狀況。從基本的個人免稅額,到家庭結構衍生的已婚、子女及供養父母免稅額,再到具前瞻性的扣稅三寶,稅務規劃的空間其實相當廣闊。花時間深入了解,根據自身情況作出最優化的申報,你將會發現,合法地慳稅並非難事。希望本篇詳盡的指南,能助你在今個稅季運籌帷幄,輕鬆應對。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