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對「高回報、低風險」的投資機會心動,卻又擔心背後隱藏著未知的風險?近年來,各式各樣的投資騙案在香港層出不窮,詐騙手法更是不斷翻新,令人防不勝防。騙徒利用社交媒體和即時通訊軟件,精心佈局,由最初的網上投資騙案,到近期猖獗的虛擬貨幣詐騙,無數市民的血汗錢因而化為烏有。本文將為你完整揭露 2025 年最常見的投資騙案手法,從詐騙集團的運作方式到實用的防範指南,讓你一篇搞懂如何識別投資陷阱,保護自己的財產。
什麼是投資騙案?為何近年越來越猖獗?
投資騙案的定義:不法份子如何利用人性弱點
投資騙案,本質上是一種金融詐騙。不法份子會虛構一種看似能獲取巨額回報的投資機會,利用精心設計的話術和虛假證明,誘騙受害人投入資金。這些騙局往往抓住了人性的兩大弱點:「貪婪」與「恐懼」。一方面,騙徒以「高回報」、「內幕消息」等字眼激發人們快速致富的慾望;另一方面,他們又會製造「機會難逢」、「錯過就沒有」的緊迫感,讓人因害怕錯失良機而倉促做出決定,最終墮入陷阱。
網絡時代的推波助瀾:社群媒體與虛擬貨幣如何成為詐騙溫床
隨著科技發展,社交媒體(如Facebook、Instagram)和即時通訊軟件(如WhatsApp、Telegram)已成為騙徒接觸潛在受害者的主要渠道。他們可以輕易地建立虛假身份,偽裝成投資專家、成功人士甚至是潛在的戀愛對象,大規模地散播詐騙訊息。此外,虛擬貨幣的興起,因其去中心化、匿名性高和跨境交易方便的特性,使其成為詐騙集團轉移資金和逃避追查的完美工具,令相關騙案數字不斷攀升。
2025年必須警惕的7大網上投資騙案手法
了解騙徒的最新手法,是防範投資騙案的第一步。以下為你拆解現時最常見的七種詐騙類型:
手法一:社交媒體「老師」報明牌(假冒專家)
騙徒會在Facebook、IG等平台開設專頁或群組,或在討論區留言,自稱為「投資老師」、「分析師」,並發布大量看似專業的市場分析和預測。他們會透過展示奢華生活(名車、名錶)來塑造成功形象,吸引受害人加入其WhatsApp或Telegram的「VIP投資群組」。初期,「老師」會提供一些準確的小道消息讓群組成員嚐到甜頭,以博取信任。當受害人放下戒心後,便會被誘導至騙徒自設的虛假投資平台進行大額投資,最終血本無歸。
手法二:網戀「殺豬盤」假投資(情感詐騙)
「殺豬盤」是一種結合了情感操縱與金融詐騙的複合型騙案。騙徒通常在交友App或社交網站上尋找目標(稱為「豬仔」),透過噓寒問暖、分享日常生活等方式與受害人建立網上情侶關係(稱為「養豬」)。在獲取完全信任後,騙徒會不經意地透露自己有「內幕消息」或正在透過某個平台賺大錢,並邀請受害人一同投資,實現「共同富裕」的未來。受害人往往在情感的驅使下,將畢生積蓄投入到對方介紹的虛假平台,直到騙徒消失無蹤才驚覺受騙(稱為「殺豬」)。
手法三:假冒名人、財經專家投放虛假廣告
近期,大量利用人工智能(AI)深偽技術(Deepfake)製作的虛假廣告和影片在YouTube、Facebook等平台湧現。騙徒會盜用本地知名人士、財經專家甚至官員的肖像和聲音,製作成影片或廣告,吹捧某些虛擬貨幣或投資計劃,聲稱能帶來驚人回報。這些廣告仿真度極高,令人難辨真偽,其目的就是利用名人的公信力,誘騙市民點擊連結,進入詐騙網站或下載惡意程式。
💡 專家提醒
任何時候在網上看到名人推薦的投資項目,都應先保持懷疑態度。可嘗試到該名人的官方社交媒體帳號或官方渠道核實,切勿輕信來歷不明的廣告連結。
手法四:虛擬貨幣、NFT、區塊鏈等新型騙局
隨著加密貨幣市場的發展,相關騙案亦應運而生。常見手法包括:
- 虛假交易所:誘騙受害人在假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開戶及注資,平台上的幣價升跌由騙徒在後台操控。
- 首次代幣發行(ICO)騙局:推銷一種毫無價值的「山寨幣」或「空氣幣」,在籌集大量資金後,項目方隨即捲款跑路。
- NFT 騙局:以高價炒賣作招徠,誘騙買家購入實則沒有任何價值的NFT(非同質化代幣)藝術品或收藏品。
由於虛擬資產是新興概念,許多投資者對其運作一知半解,更容易被複雜的術語和「高科技」的包裝所迷惑。想了解更多關於股票投資入門的資訊,可以參考我們的相關文章。
手法五:誘導下載虛假投資平台/APP
這是目前最普遍的手法之一。無論是透過社交媒體、網戀還是假冒名人,騙徒的最終目的通常是引導受害人下載一個由他們控制的虛假投資應用程式(APP)。這些APP的介面會模仿正規的交易軟件,甚至能顯示實時的市場數據,但所有交易紀錄和賬戶餘額都是虛假的。受害人初時可能會成功提取小額利潤,但當他們投入大筆資金後,便會發現無法「出金」,或被要求繳納高昂的「稅款」、「保證金」,最終APP無法登入,騙徒亦銷聲匿跡。
手法六:「保證獲利」的龐氏騙局 (Ponzi Scheme)
龐氏騙局是一種經典的金融詐騙。騙局的組織者會承諾投資者能獲得極高且穩定的回報,但他們並沒有進行任何實際的投資活動。所謂的「回報」,其實是來自後來加入的新投資者的資金。為了維持騙局,組織者必須不斷吸引新的資金投入,形成「以後金養前金」的循環。一旦後續資金無以為繼,整個騙局便會瞬間崩潰,後期加入的投資者將損失所有本金。
手法七:「白撞訊息」亂槍打鳥誘你入局
你有沒有收過類似「Hi, is this Amy?」或「好耐冇見,近況如何?」的陌生WhatsApp訊息?這其實是詐騙集團「亂槍打鳥」的策略。當你出於好意回覆「你搵錯人」時,騙徒便會順勢與你展開對話,慢慢建立關係,最終引導你走向上述的其中一種投資騙局。他們的劇本早已準備好,切勿因一時的好奇或善意而墮入圈套。
騙案手法 | 主要誘餌 | 常用平台 | 關鍵警號 |
---|---|---|---|
假冒專家 | 內幕消息、跟單必賺 | Facebook, IG, WhatsApp群組 | 炫富、誘導加入私人群組 |
殺豬盤 | 情感關係、共同未來 | 交友App, IG, Telegram | 從未見面、急於談錢 |
假冒名人 | 名人信譽、AI偽冒影片 | YouTube, Facebook廣告 | 要求點擊不明連結 |
虛擬貨幣騙局 | 高科技、百倍幣神話 | 虛假交易所網站/APP | 保證回報、催促入金 |
如何識別與查證可疑的投資機會?5大防騙自保貼士
面對層出不窮的騙局,保持警覺和理性是保護自己的最佳武器。以下五個實用貼士,助你遠離投資陷阱:
貼士一:查證平台與公司背景
在進行任何投資前,必須核實相關平台或公司是否持有香港證監會(SFC)或其他認可監管機構發出的有效牌照。你可以到證監會的持牌人及註冊機構的公眾紀錄冊進行查閱。同時,亦應留意證監會定期發布的「可疑投資產品平台警示」和「無牌公司及可疑網站名單」,避免使用榜上有名的平台。
貼士二:警惕任何「保證獲利、穩賺不賠」的話術
投資市場充滿不確定性,任何形式的投資都必然伴隨風險。如果有人向你推銷「保證獲利」、「零風險」、「高額回報」的投資計劃,這幾乎可以肯定是詐騙的警號。請記住投資的基本原則:回報與風險成正比。越是吸引的回報,往往意味著越高的潛在風險,甚至是騙局。
貼士三:切勿下載來路不明的應用程式 (APP)
只應透過官方的應用程式商店(App Store / Google Play Store)下載投資相關的應用程式。切勿點擊陌生人透過短訊、WhatsApp或社交媒體傳來的連結下載任何APP。這些非官方渠道的APP極有可能是惡意軟件或虛假交易平台,旨在盜取你的個人資料和金錢。
貼士四:保持警惕,絕不輕易透露個人及財務資料
不要向任何未經核實身份的人士透露你的個人身份證號碼、住址、銀行戶口號碼、網上理財密碼或信用卡資料。正規的金融機構絕不會透過即時通訊軟件或電郵索取這些敏感資訊。
貼士五:善用警方的「防騙視伏器」等查證工具
香港警方的「守網者」網站提供名為「防騙視伏器」的工具。當你對某個網址、電話號碼或平台感到懷疑時,可以在此工具輸入相關資訊進行查核。系統會根據資料庫判斷其詐騙風險級別,助你作出更明智的決定。
常見問題 (FAQ)
如果不幸遇到投資騙案該怎麼辦?
如果你懷疑自己已墮入投資騙案,應立即採取以下行動:
1. 停止所有交易和匯款:切勿再投入任何資金,不要理會騙徒以「繳交稅款才能出金」等藉口提出的任何要求。
2. 保留所有證據:儲存所有與騙徒的對話紀錄(WhatsApp, Telegram等)、轉賬紀錄、可疑網站的網址和截圖。
3. 立即報警:盡快前往就近警署報案,或致電警方24小時防騙易熱線18222求助,並向警方提供所有相關證據。
4. 聯絡銀行:立即通知相關銀行或金融機構,嘗試截停匯款或凍結可疑賬戶。
朋友推薦的投資機會就一定安全嗎?
不一定。有時候,你的朋友可能也是受害者之一,他們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向你推薦了詐騙項目。此外,騙徒亦有可能盜用了你朋友的社交媒體帳號來聯絡你。因此,即使是親友介紹的投資機會,也應該自行進行獨立的查證和風險評估,切勿因是熟人介紹而掉以輕心。
如何分辨合法的投資顧問和詐騙集團?
合法的投資顧問或金融機構受到嚴格監管。你可以從以下幾點分辨:
• 牌照查核:他們必須持有證監會發出的牌照,並可在證監會網站查到其註冊資料。
• 溝通渠道:他們會使用公司官方的渠道(如公司電郵、註冊電話)與客戶溝通,而不會僅依賴個人的社交媒體或WhatsApp。
• 風險披露:他們會向你詳細解釋投資產品的潛在風險,而不是只強調回報。
• 資金處理:他們會要求你將資金存入以公司名義開立的託管賬戶,而非個人銀行賬戶。
所有聲稱「低風險、高回報」的投資都是騙案嗎?
絕大部分都是。在正常的金融市場中,風險與回報是成正比的。高回報必然伴隨著高風險。任何違反這個基本經濟原則、承諾給予不合常理回報的投資項目,都極有可能是騙局。投資者應對此類聲稱抱持最高的警惕性。
總結
投資騙案的手法雖然千變萬化,但其核心離不開利用人性的貪婪和輕信。本文詳細拆解了目前最常見的投資騙案類型與手法,並提供了實用的防範貼士。請記住,任何投資都存在風險,凡是標榜「高回報、零風險」的項目,極有可能就是詐騙陷阱。在做出任何投資決策前,保持冷靜、多方查證、並諮詢專業意見,是保護自己免於投資騙案的不二法門。時刻保持警覺,才能守護好自己的血汗錢。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