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許多香港家庭而言,「上車」置業是人生一大目標。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推出的「綠表置居計劃」(簡稱「綠置居」),以其相對市價更易負擔的折扣,成為公屋住戶及其他合資格綠表人士的置業階梯。然而,要成功把握機會,首先必須透徹理解綠置居申請資格。本文將以專家視角,為你全方位拆解最新的申請門檻、不同類別的綠表資格定義,以及如何善用「家有長者優先選樓計劃」等政策優勢,助你清晰規劃置業之路。
📝 本文核心內容概覽
- 誰合資格申請綠置居? 剖析各類「綠表」持有人的具體定義。
- 入息及資產有上限嗎? 解構綠置居申請者需遵守的財務門檻。
- 兩大優先計劃: 詳解「家有長者」與「家有初生」計劃的申請訣竅與要求。
- 物業擁有權限制: 釐清申請前24個月內不可擁有住宅物業的關鍵規定。
- 轉讓與補地價: 講解成功上車後的轉售限制及相關程序。
目錄大綱
誰符合綠置居申請資格?一文看清綠表定義
要申請綠置居,最基本的前提是擁有「綠表資格」。這並非單指公屋住戶,而是涵蓋了多個不同類別的人士。若你不確定自己是否達標,以下將為你詳細歸納,助你對號入座。
| 綠表資格類別 | 詳細說明 | 注意事項 |
|---|---|---|
| 1. 房委會或房協出租單位住戶 | 居於房委會轄下公屋、或香港房屋協會(房協)轄下甲類出租屋邨或年長者居住單位的住戶。 | ⚠️ 「有條件租約」住戶、經「特快公屋編配計劃」入住未滿三年的住戶等不符合資格。 |
| 2. 《綠表資格證明書》持有人 | 持有由房屋署或市區重建局發出的有效《綠表資格證明書 – 只適用於出售綠表置居計劃單位》的人士。這主要包括: – 已通過審查的公屋申請者 – 符合「公務員公共房屋配額」資格人士 – 受政府清拆計劃或天災影響人士 – 受市區重建計劃影響人士 – 離婚/分戶後合資格入住公屋的公屋住戶 – 持有效《保證書》的前公屋住戶 |
證明書設有有效期,申請者必須在指定期限內提交申請。 |
| 3. 「長者租金津貼計劃」受惠者 | 正領取「長者租金津貼計劃」的合資格人士。 | 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在申請期間,不能違反租金津貼協議的任何條款。 |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所有類別的申請者,都必須滿足每期銷售計劃推出時所公布的年齡、家庭成員組合等詳細準則。詳情可參閱香港房屋委員會官方網站獲取最新資訊。
拆解綠置居入息及資產限額最新要求
與需要嚴格審查入息及資產的「白表」申請者不同,綠置居申請資格對於大部份綠表人士而言,在入息及資產方面相對寬鬆。這是因為他們本身的「綠表資格」已經通過了房委會的相關審查。然而,這不代表完全沒有限制,不同類別的綠表申請者情況各異:
- 公屋住戶: 由於本身是公屋租戶,已符合房委會的「富戶政策」標準,因此在申請綠置居時,無需再進行額外的入息及資產審查。這也是綠置居對公屋租戶吸引力最大的地方之一。
- 持有《綠表資格證明書》的公屋申請者: 這一類申請者在獲發證明書時,已經通過了詳細的資格審查,其入息及資產水平必須符合當時申請公屋的限額。因此,他們在申請綠置居時,等同於已滿足了相關的財務要求。
簡單來說,綠置居的核心是為現有的公營房屋資源受益者提供一個置業選項。因此,只要你持有有效的「綠表資格」,基本上就已經跨過了入息及資產這道門檻。申請者的重點應放在其他資格要求上,例如家庭成員組合及物業擁有權限制。
延伸閱讀:比較不同資助房屋計劃
除了綠置居,房委會還有居屋等計劃。想了解不同計劃在申請資格、折扣率及按揭安排上的分別?不妨參考以下文章,作出最適合你的選擇。
兩大優先選樓計劃詳解:「家有長者」與「家有初生」
為了照顧不同家庭的需要,房委會特別設立了優先選樓計劃,讓合資格的家庭有更大機會揀選心儀單位。自「居屋2024」起,房委會將預留四成單位配額給這兩類申請者。了解清楚其運作機制,絕對能大大提升你的成功率。
👨👩👧👦 「家有長者優先選樓計劃」申請要點
此計劃旨在鼓勵核心家庭照顧年長成員,讓他們安享三代同堂的家庭生活。要參加家有長者優先選樓計劃,申請家庭(必須為二人或以上)需符合以下所有條件:
- 長者年齡: 在申請截止當日,該名長者家庭成員必須年滿60歲。
- 成員資格: 該名長者必須是公屋租約或《綠表資格證明書》上的家庭成員之一。
- 業權要求: 至少一名長者必須成為所購單位的業主或聯名業主,並且在簽署法律文件時需精神健全。
- 配偶同行: 若長者已婚,其配偶亦需名列同一份申請表(已合法仳離、無香港入境權或已故者除外)。
- 共同居住承諾: 申請表上所有成員承諾會與該名長者在單位內共同居住。日後,該長者的名字亦不能隨意從業主紀錄中刪除。
👶 「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申請資格
為支持生育,政府推出了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為有新生嬰兒的家庭提供置業便利。符合資格的家庭,將可享有更高的選樓次序。申請條件如下:
- 嬰兒資格: 家庭申請者中,有嬰兒在2023年10月25日或以後出生,並且在申請截止時年滿三歲或以下。
- 懷孕成員: 或申請表內有家庭成員在申請截止當日已懷孕滿16週,並能提供有效的醫生證明文件。
- 資格持續性: 若家庭擁有多於一名三歲以下的子女,資格將會持續至最年幼的子女年滿三歲為止。
- 一次性機會: 每個初生嬰兒只能讓家庭享受一次「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的購樓機會。成功購得單位後,該名嬰兒不能再用於其他資助出售房屋的相同計劃申請。
關鍵限制:申請前不可擁有香港住宅物業
這是綠置居申請資格中一項絕對不能忽視的「紅線」。房委會規定,所有申請者及名列申請表上的家庭成員,在以下時間段內,均不得在香港以任何形式擁有住宅物業:
由申請截止日期之前的24個月起計,
直至簽署綠置居單位買賣協議為止。
這裡的「擁有」涵蓋個人或聯名持有、透過公司持有,或作為遺產執行人等情況。即使只是簽訂了臨時買賣協議,亦會被視為擁有物業。不過,有一個例外情況:若申請者在上述24個月內曾簽訂協議購置物業,但該協議其後已正式取消或撤銷,則仍然符合申請資格。
買入後必讀:綠置居轉讓限制與補地價須知
成功抽中綠置居固然可喜,但作為資助房屋,它在轉售方面設有嚴格的限制,業主必須清楚了解,以免日後產生誤會或違反規定。這些限制主要圍繞「補地價」這一核心概念。
所謂「補地價」,是指業主需要向政府補回當初購買單位時所獲取的折扣差價。在未補地價前,單位的轉讓受到嚴格規管。
| 持有年期(由首次轉讓契據日期起計) | 轉售市場及對象 | 是否需要補地價? |
|---|---|---|
| 首5年內 | 只能在「居屋第二市場」以不高於原價的價格,轉售予房委會提名的綠表買家。 | ❌ 不需要 |
| 第6至第15年 | 可在「居屋第二市場」自行議定價格,轉售予綠表或白表(白居二)買家。 | ❌ 不需要 |
| 15年後 | 可在公開市場自由定價,出售予任何人士(包括公司)。 | ✅ 必須 |
業主在考慮出售單位時,必須根據持有年期,遵循相應的規則。若想在公開市場自由買賣,就必須先向房委會申請評估補價金額,完成繳付後方可進行交易。
FAQ – 綠置居申請資格常見問題
❓ Q1. 非長者一人申請者可以申請綠置居嗎?
可以。只要是合資格的綠表人士,包括在「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若已通過詳細資格審查並持有有效的《綠表資格證明書》,便可申請綠置居。不過,在選樓次序上,家庭申請者通常會獲優先考慮。
❓ Q2. 如果公屋戶主不願作為綠置居申請人,家庭成員可以自行申請嗎?
不可以。若以公屋住戶資格申請,申請人必須是該公屋單位的戶主。其他家庭成員可以名列於申請表上,但不能取代戶主成為主申請人。若家庭成員想自行申請,則需透過其他途徑(如本身是合資格的公屋申請者)獲取獨立的綠表資格。
❓ Q3. 參加「家有長者優先選樓計劃」後,該長者可以不住在單位內嗎?
絕對不可以。申請表上的所有家庭成員,包括該名長者,都已承諾會共同在所購單位內居住。房委會非常重視此承諾,日後會進行抽查。若被發現違反規定,例如長者並未在單位內常住,房委會有權收回單位。除因去世、永久離開或社署署長提出的體恤理由外,該長者的名字亦不得從業主紀錄中刪除。
❓ Q4. 繼承了父母的部分舊樓業權,是否違反了「擁有住宅物業」的規定?
是的,極有可能。即使只是繼承部分業權(例如八分之一),在法律上仍被視為「擁有」香港住宅物業。只要在申請截止日期前24個月內持有該業權,便不符合綠置居申請資格。申請者在提交申請前,必須確保自己及所有家庭成員均已妥善處理好任何形式的住宅物業業權。
總結
總括而言,綠置居申請資格的核心在於申請人是否持有有效的「綠表資格」。相較於白表,綠表申請者在入息和資產審查上享有豁免,大大降低了申請門檻。然而,申請者仍需嚴格遵守關於物業擁有權的限制,並仔細研究「家有長者」和「家有初生」等優先計劃的細則,以最大化成功置業的機會。綠置居無疑為公營房屋體系內的居民提供了一條清晰的置業路徑,只要做足功課,置業夢想並非遙不可及。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所有資料以香港房屋委員會最新公布為準。

.jpg)

-300x169.jpg)

-300x16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