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PS 是什麼?一句話理解每股盈餘
1.1 基礎觀念:公司賺的錢怎麼分?
EPS 全名是 Earnings Per Share,中文叫「每股盈餘」,指的是公司在某段期間內賺的錢,平均到每一股的獲利。
你可以把 EPS 想像成一塊蛋糕,公司總共賺的錢就是整塊蛋糕,而你手上的股票數量,就決定你能吃到幾片。
📌 EPS 計算公式:
EPS = 稅後淨利 ÷ 流通在外的普通股數
這個數字愈高,通常代表這家公司獲利能力愈強;但等等,別急著以為「高 EPS=股價會飆」,這裡頭的學問可不小。
二、EPS 有幾種?別只看「表面數字」
2.1 基本 EPS vs 稀釋 EPS:你看的是哪一種?
投資人常搞混 EPS 的種類,其實最常見有兩種:
- 基本每股盈餘(Basic EPS)
➤ 只考慮當下已經發行在外的普通股。
➤ 適用於沒有潛在稀釋工具的公司(例如不發可轉債、認股權)。 - 稀釋每股盈餘(Diluted EPS)
➤ 加計了未來可能變成股票的潛在證券(如員工認股權、可轉債)。
➤ 更接近實際「未來」你能分到的利潤。
📌 重點:如果你發現某公司基本 EPS 3 元,稀釋 EPS 卻只有 2.4 元,代表未來可能發生股本膨脹,獲利會被攤薄,這時要更審慎分析。
三、EPS 看什麼?不只是越高越好
3.1 EPS 數值高,真的代表這家公司值嗎?
EPS 是獲利的平均值,不代表公司整體賺得多。例如:
- 甲公司 EPS 5 元,但總股數只有 1,000 萬股 → 淨利 5,000 萬元
- 乙公司 EPS 3 元,但總股數有 5,000 萬股 → 淨利 1 億 5,000 萬元
結果:乙公司賺的錢比較多,但 EPS 卻低。這是因為 EPS 沒考慮總體規模與股本基礎。
3.2 EPS 增長來源很重要
EPS 增長可分為:
- 營運成長:靠本業賺錢,值得信賴
- 非經常收益:例如賣掉資產、業外收入 → 不能常態化
想避開假象,就得深入 EPS 背後的結構──看淨利變化來源、觀察毛利率、營收是否同步提升。
四、EPS 對股價有影響嗎?當然,但不是唯一
4.1 EPS 與股價的互動關係
在效率市場理論下,股價反映公司未來獲利。EPS 是預測這項能力的工具之一。
但市場是有情緒的。EPS 再好,如果整體景氣下滑、產業轉弱、法人拋售,股價也可能下跌。
EPS 對股價的影響可分三種情境:
- EPS 成長,股價跟漲:理想情況
- EPS 成長,股價不動:市場預期早已反映
- EPS 成長,股價下跌:獲利品質堪憂/其他財報指標不佳
五、EPS 怎麼查?這些方式快又準
5.1 初學者三大查詢管道:
- 公開財報資料(公司網站/證交所/公開資訊觀測站)
- 券商交易平台(台股、美股平台皆可查)
- 財經網站
建議優先使用官方或具備來源揭露的平台,避免誤信錯誤數字。
5.2 EPS 與其他指標聯用更有效
光看 EPS 是片面的。實務上建議搭配:
- 本益比(P/E Ratio)= 股價 ÷ EPS
- PEG Ratio = P/E ÷ EPS 成長率
- 毛利率 / 營益率:判斷獲利是否來自營運
六、EPS 可以用來挑股票嗎?當然,但有步驟
6.1 EPS 實戰應用流程
- 找出 EPS 穩定成長的公司
➤ 例如近五年 EPS 緩步提升的企業。 - 搭配產業週期與趨勢評估
➤ EPS 成長背後是結構性改變還是一次性? - 對比同業 EPS
➤ 看同行公司 EPS 是否落後/領先。 - 設定預期 EPS 目標 → 對應合理股價
➤ 結合本益比估算預期股價區間。
七、新手怎麼練習?先從模擬再到實戰!
7.1 想用 EPS 實戰,這兩步不能省:
- 建議先申請模擬賬戶練習分析與下單,觀察 EPS 發布後股價反應。
- 有了策略信心後,就可申請真實戶口,真正投入資金,建立紀律。
模擬 → 回測 → 調整策略 → 實戰,是投資人必經路。
八、EPS 的五大誤解與投資地雷
8.1 太多人被 EPS 騙了!這些觀念要釐清
- EPS 高不代表公司最賺錢:請看總體淨利
- EPS 成長可能來自財報美化:營收不動但 EPS 漲=有貓膩
- EPS 不能孤立解讀:需配合產業面與公司前景
- EPS 資料若來自預估,誤差風險大:請檢查分析師預測是否誇大
- EPS 負值 ≠ 一定要賣股:新創公司可能虧損但仍具潛力
九、總結:EPS 是什麼?是認識公司體質的捷徑
EPS 是投資分析的基石,幫你快速看出一家企業賺錢的能力是否「能說服人」。但它不是萬靈丹,不看其他指標就進場,只會讓你變成盲投族。
💡 小結 Tips:
- EPS 要「看趨勢」不是「看單點」
- 與毛利、營收、股本結構配套分析更有價值
- 搭配模擬賬戶學會實戰操作後,才能真的懂得用它賺錢
十、EPS 常見問題 FAQ:你想問的這裡都有解
Q1:EPS 是不是數字越高越好?
A1:不一定。EPS 高固然代表公司每股賺得多,但你要搞清楚這個「高」是怎麼來的:
- 是本業賺錢?還是靠賣資產?
- 是成長趨勢?還是單季暴衝?
只有「穩定向上」的 EPS 才具參考價值,單一季度衝高反而要小心背後有沒有一次性利得或短期操作。
Q2:EPS 負值代表公司就不能投資嗎?
A2:EPS 負值表示公司當期虧損,不能從股東身上賺錢──但不等於它沒有投資價值。新創公司、研發期生技股常見虧損,但若未來產品一旦上市,可能業績爆發。
重點是要分辨「結構性虧損」還是「成長前的陣痛」。若是前者,EPS 長期負值要非常謹慎;若是後者,要靠財報其他線索判斷潛力。
Q3:EPS 是財報裡哪裡找得到?
A3:EPS 通常會出現在公司的合併損益表下方,或者財報摘要頁中清楚列出。
若你懶得翻原始財報,可上公開資訊觀測站、各大券商或投資平台查詢。但要記得對照來源、更新時間,避免使用過期數據做決策。
Q4:該用哪一種 EPS 來分析股票?
A4:建議根據公司情況選擇:
- 如果該公司沒有發行認股權、可轉債等,基本 EPS 就夠用。
- 若有潛在股本稀釋風險(例如科技股常配員工股票),建議直接看「稀釋 EPS」,這會更貼近未來真實情況。
專業投資人通常同時看兩者,對 EPS 的真實力有更全面判斷。
Q5:EPS 能拿來預測股價嗎?
A5:間接可以,但不能單靠 EPS 下定論。通常會搭配「預估 EPS」與「本益比(P/E)」來推估合理股價範圍:
舉例:
若某公司今年預估 EPS 為 5 元,本益比合理區間為 10–15 倍,則合理股價落在 50~75 元。
但切記:預估數據具不確定性,且市場情緒、總經變化都會影響股價。EPS 是評估依據,不是未來的保證書。
風險披露與免責聲明
投資涉及風險,包括可能損失本金。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供教育與參考用途,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要約或招攬。投資人應根據自身財務狀況、風險承受能力及投資目標,獨立做出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