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公屋等幾耐?2025最新輪候時間+申請資格+入息上限+加快上樓方法

文章導讀

香港樓價高企,申請公屋成為許多家庭的希望。當中,「2人公屋等幾耐」是二人家庭最關切的問題。根據房屋委員會最新數據,輪候時間雖有波動,但掌握關鍵資訊與策略,或能助您縮短等候時間。本文將以專家視角,為您深入剖析最新的公屋輪候時間實況,並一站式拆解 2人公屋申請資格入息及資產上限加快上樓方法,以及如何查詢公屋編配進度,助您清晰規劃上樓之路。

最新公屋輪候時間數據分析:2人家庭要等幾多年?

相信每個公屋申請者,最關心的莫過於「到底要等幾耐?」。根據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2025年6月底,過去12個月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包括家庭及長者一人申請)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4年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5.4年」是一個綜合平均數。對於「2人公屋等幾耐」這個問題,答案並非一個固定數字,而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浮動值。二人家庭正正屬於「一般申請者」類別,其輪候時間會受以下幾個核心因素影響:

  • 新單位供應量: 當季有多少新落成的公屋單位可供編配,是決定輪候時間最直接的因素。
  • 翻新單位數量: 除了新樓,回收翻新的單位也是編配的主要來源。這些單位的地點、樓齡各異,直接影響申請者的選擇和輪候時間。
  • 申請者揀樓意願: 獲編配市區或擴展市區單位的申請者,其輪候時間普遍較長。若您願意選擇新界區的單位,上樓速度通常會更快。
  • 優先配屋計劃: 是否參與「家有初生」或「天倫樂」等計劃,也會顯著影響輪候次序。

💡 專家解讀:何謂「平均輪候時間」?

房委會所指的「平均輪候時間」,是從公屋申請登記日期開始計算,直至首次配屋為止。這段時間不包括任何凍結時段,例如申請者尚未符合居港七年規定、等待家庭成員來港團聚,或在囚期間等。因此,部分申請者體感的等候時間,或會比官方公布的數字更長。

2人公屋申請資格:你是否符合入場門檻?

在煩惱之前,首要步驟是確保您和您的家庭成員完全符合基本的公屋申請資格。這就像一場比賽的入場券,缺一不可。二人家庭的申請資格主要涵蓋以下四大範疇:

🧑‍🤝‍🧑 申請人組合及關係

二人家庭的申請組合必須是直系親屬或夫婦。常見的有效組合包括:

  • 夫婦二人
  • 父/母與一名年滿18歲的子女
  • 祖父/母/外祖父/母與一名年滿18歲的內/外孫

注意: 兄弟姊妹、朋友等旁系親屬或無血緣關係者,不能組成二人家庭申請公屋。

🛂 年齡及居港年期要求

  • 申請人年齡: 遞交申請時必須年滿18歲。
  • 居港年期: 申請內的所有成員(除未滿18歲子女外),在獲配屋時,必須已在香港居住滿七年,並仍在香港居住。

🏠 香港物業限制

由遞交申請表直至簽訂公屋租約期間,申請者及其家庭成員均不得:

  • 擁有或與他人共同擁有任何香港住宅物業(包括實益權益)。
  • 簽訂任何協議購買香港住宅物業。
  • 持有任何直接或透過附屬公司擁有香港住宅物業的公司50%以上的股權。

關鍵指標:2人公屋入息及資產上限詳解

除了身份和物業限制,2人公屋入息上限及總資產淨值是另一道硬門檻,每年房委會都會根據市況調整。申請者必須確保家庭總收入和總資產淨值不超過相關限額,才能通過審查。

以下是截至2025/2026年度的二人家庭公屋入息及資產限額,以供參考(最新數字請以房委會官方公布為準):

家庭人數 每月最高入息限額 (HKD) 總資產淨值限額 (HKD)
2人 $19,730 $406,000

💰 如何計算入息與資產?

  • 入息計算: 包括薪金、雙糧、花紅、津貼、租金收入、各類投資收益等。要注意的是,計算的是扣除強制性公積金(MPF)或公積金供款後的收入。
  • 資產計算: 包括土地、房產、車輛、投資、經營業務、存款、現金及股票等。

延伸閱讀:置業階梯

除了輪候公屋,符合特定資格的市民也可考慮資助房屋計劃,加快置業步伐。了解更多,為您的安居之路做好兩手準備。

想快啲上樓?盤點4大加快公屋編配方法

漫長的公屋輪候時間令人卻步,但其實房委會設有多種優先計劃,善用它們,絕對有機會成為「快車道」上的一員。以下為您拆解4個有效的加快上樓方法

1. 特快公屋編配計劃 (Express Flat Allocation Scheme)

此計劃每年推出一次,提供一些受歡迎程度較低的單位,例如地點較偏遠、樓層不佳,或曾發生不愉快事件的單位。申請者可一次過預覽所有單位,按自己的接受程度自行揀選。

  • 優點: 大幅縮短輪候時間,最快數月內可上樓。
  • 缺點: 單位自身條件或有不足,且設有轉讓限制,例如三年內不可申請調遷。

2. 「家有初生」優先配屋計劃

為鼓勵生育,政府於2023年推出此計劃。凡有於2023年10月25日或以後出生、年滿一歲或以下嬰兒的公屋申請家庭,輪候時間可縮減一年。這對於年輕的二人家庭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

3. 「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

此計劃旨在鼓勵年輕家庭照顧年長父母或親屬。申請者可選擇與年長親屬一同申請一戶,或分別申請兩戶就近的單位。參加此計劃的申請,會比同區的其他一般家庭申請提早六個月處理。

4. 地區選擇的策略性考量

這是最多人忽略,卻極為關鍵的一點。香港公屋申請分為四個地區:市區、擴展市區、新界、離島。一般而言,市區單位供應最緊張,輪候時間最長。若您對居住地區沒有硬性要求,選擇「新界」或「擴展市區」,上樓速度會明顯加快,有時甚至可以快一至兩年。

如何查詢公屋編配進度?

遞交申請後,密切留意公屋編配進度是每個申請者的必修課。整個流程大致分為兩個階段:

  1. 收到「藍卡」: 遞交申請並通過初步審核後,您會收到一張印有申請編號的藍色確認信,俗稱「藍卡」。這代表您的申請已正式登記在輪候冊上。
  2. 審查及配房階段: 當您的申請編號接近編配階段時,房屋署會發信邀請您進行詳細的資格審查。通過審查後,便會進入配房程序。

要查詢自己的進度,可以透過房委會網站的「公屋申請電子服務」,輸入您的申請編號,即可查詢您的大約輪候進度,以及現時各區已獲安置申請者的最高編號。

FAQ – 關於2人公屋申請的常見問題

如果2人家庭其中一人收入超過限額,怎麼辦?

公屋申請是以整個家庭為單位計算總收入。若其中一人收入較高,導致家庭總收入超出上限,則不符合申請資格。部分家庭或會考慮由收入較低的一方,以單人身份申請(若符合資格),但這將會面對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的計分制,輪候時間可能更長。

輪候期間可以轉換申請地區嗎?

可以。申請者可以書面形式向房屋署申請更改所選擇的區域。但需要注意,更改區域可能會影響您的輪候次序和時間,尤其從供應較多的新界區轉到供應緊張的市區,輪候時間或會延長。

第一次配屋不滿意,可以拒絕嗎?有什麼後果?

申請者最多可以有三次配屋機會。若您拒絕首次編配而理由不被接納,房屋署會在稍後時間提供第二次,以至第三次配屋。但若您三次都拒絕,您的申請將會被取消,需要重新遞交申請,並以新的申請日期重新輪候。

2人家庭會獲派多大的單位?

根據現行編配標準,2-3人家庭一般會被編配室內樓面面積約21至30平方米(約226至323平方呎)的單位。實際單位大小會視乎當時可供編配的單位資源而定。

總結

總括而言,「2人公屋等幾耐」這個問題,官方答案是平均5.4年,但這個數字背後充滿變數。作為申請者,與其被動等待,不如主動出擊。首先,清晰審視自己是否完全符合公屋申請資格入息上限;其次,積極了解並善用「家有初生」或「特快公屋」等加快上樓方法;最後,在地區選擇上作出策略性部署。透過周詳的規劃和準備,即使不能保證一步登天,也定能讓您在漫長的輪候隊伍中,找到最快、最適合自己的上樓路徑。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